首页 > 目录 > 《天才领袖》在线阅读 > 正文 第三章 有所思有所感
寒风阵阵。
没有了小屋的遮蔽,杨天择顿感一阵冷意传遍全身。不过,幸亏病人畏寒,当他离家之时,多穿了几件冬衣,因此才在百年前的这个寒冬腊月,没有如路边冻死骨一般,成为荒郊野外饿殍冷尸中的一员。
虽然没有受冷挨饿之厄,但当听闻杨叔说及兵乱土匪之事,杨天择心下未免惴惴不安。人总对未知产生恐惧,更别提一个人处在陌生环境当中了。
被冷风一吹,杨天择这才反应过来,光顾着说话了,虽然知道自己可能来到了民国,但自己到了哪一年,北京城的哪个位置,却还不清楚。刚想开口询问杨叔,却见他面色严肃,似乎在想些什么,于是,抱着求人不如求己的念头,杨天择低头凝思起来。
一时之间,五人都沉默起来。只有时而密集,时而稀疏的枪声从或近或远的地方传来。还有不时野狗的狂吠声传入耳中。由于此时身处香厂的大空地上,因此,此时的沉默越发凝重起来。不过,每个人虽然都沉默不语,但原因却各不相同。
杨叔沉默,是因为他担心妻儿的安危,默默想着对策;杨婶沉默,是因为她早已知道丈夫的心思,所以不便出声,打扰他的思考;强子沉默,是因为他本性如此,寡言少语;柳儿沉默,是因为她很懂事,知道此时不宜多说;而杨天择沉默,则是因为他暗暗思索着得来的信息,想弄出出一些头绪。
此时在他的脑海中转悠着“辫子”、“夹袍长裙”、“《顺天时报》”、“宣统退位”、“兵变”、“前门”等词语,杨天择逐一分析,暗忖:
“从‘辫子’、‘夹袍长裙’”这两个词语,最起码可以确定,此时不是在清朝,就是在民国。不过从‘顺天时报’、‘宣统退位’”两词看,现在肯定是民国年间,因为宣统退位是1912年。不过现在已是民国了,杨叔为何还留着辫子?听他所说的话,对西学显然有所了解,不像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啊。难道没来得及剪辫?‘兵变’、‘前门’是说前不久,离前门不远曾发生兵变。而前门不就是正阳门吗?在正阳门附近发生兵变,而且听杨叔说,状极惨烈。民国时期兵变虽然很多,但是在北京并且损失巨大的只能是所谓的‘北京兵变’,也称‘京津保兵变’的了。”
杨天择思考至此,脑子突然灵光一闪,想起了很久以前读的一本名叫《北京兵变始末记》书来。之所以阅读此书,主要是为了跟同学辩论“北京兵变到底是不是袁世凯所指使”这一问题。当时辩论,双方唇枪舌剑,还颇为激烈。为了增加论据,杨天择还曾特意翻了此书。因此对此书的印象还算深刻。
原来,民国元年正月十二日,也就是1912年2月29日,从下午六点钟左右开始,袁世凯的嫡系部队——由曹锟担任统制的北洋陆军第三镇各部陆续哗变。骚乱从朝阳门开始,下半夜蔓延至东城和北城。不仅无数贵公豪富,富商大贾被抢,甚至有很多商铺民宅,市场衙署被纵火焚烧。第二天夜里,西城也发生骚乱。之后,陆续波及到天津、保定,因此被称为“京津保兵变”,又因从北京首先发动,也称为“北京兵变”。
至于为什么会发生兵变?有人说袁世凯为了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,故指示曹锟发动哗变;也有的说是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与曹锟背着老袁搞出来的;也有的说是因为北洋军业已腐败,纪律涣散导致。诸如此类,不一而足。反正由于史料不足,故众说纷纭,没有定论。
杨天择没想到,自己竟然回到了北京兵变现场,近距离地观察这件可谓是改变民国进程的重大事件。
幸?抑或不幸?反正此时杨天择的心情很是复杂,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苦笑。
想至此,杨天择不禁有点自嘲:
“现在想想,前世今生,冥冥之中似有天意。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。看来自己遭此大变,也变得疑神疑鬼,相信宿命起来了。”
杨天择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,不料却感觉有人使劲拍自己的肩膀。抬头一看,原来是杨叔。
杨叔本是在想对策,因为他家住在东城灯市口大街,而此时却在南城香厂。如果回家的话,一般或从前门,或从崇文门进入内城。不过无论从哪个门进去,都有可能遭遇乱兵。因此,杨叔左右为难,一时踟蹰,不知该如何是好,这才沉默起来。
不过当杨叔抬头看到杨天择时,不知为何,心中却是一动。特别是看到杨天择若有所思,不时皱眉苦笑时,更是觉得这位谈吐清楚,气质出众的便宜贤侄可能有办法。因此才会出现刚才的一幕。
杨天择看见是杨叔,问道:
“杨叔,有何事情?您请说。刚才我一时走神,还请见谅。”
于是杨叔把这其中的难处说了一遍。等杨叔说完,杨天择沉吟片刻。此时,杨婶,柳儿和强子也走过来一脸期待地看向杨天择。见状,杨天择不再迟疑,说道:
“杨叔,不瞒您说,我对这京城局势也是雾里看花,终隔一层。只能姑妄言之,您就姑妄听之。这事还得您亲自定夺才好。可能您也知道,前日蔡专使来到京城,敦促袁大总统到南京宣誓就职。可是仅过两天,这京城却发生兵变,不问可知,其中自有某种联系。因此,这兵变来得蹊跷。您看现在几乎所有大火之处都在东城一带,而那恰是北洋第三镇的防御区域。而这北洋第三镇可是袁大总统的亲信部队之一,号称精锐。此时却突然哗变,行径却如同土匪何,岂不令人诧异。”
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解释,虽然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,其实意思很是明显:您今夜回家不可能啦!
杨叔自然明白,深思一下,更是觉得后怕。心里暗自庆幸:
“如果不管不顾地回家,岂不是羊入虎口?自己也许能逃走,但妻子儿女怎么办?”
柳儿却没想那么多,她刚才也在听杨天择说话,不过却有些闹不明白。爹爹说不懂就问,这叫不耻下问,于是径直开口,问道:
“天择哥哥,袁大总统我倒知道,那蔡专使又是何人?为啥要把袁大总统请到南京去啊,在北京不好吗?”
杨泽生没想到这柳儿能问出如此犀利的问题,不由得刮目相看:
“柳儿倒是有做新闻记者的潜质呢。你想啊,老虎如果不在深山,自然就不是山大王了;那龙如果不在深海,困于浅滩,鱼虾自然可以戏弄了啊。”
柳儿似懂非懂,不过听了杨天择说自己可以当新闻记者,不由一愣:
“新闻记者又是哪行?难道女的也可以当新闻记者吗?”
小心思里却牢牢记住了杨天择的话。
杨天择不知柳儿的小心思,有些感慨地接着说道:
“那蔡专使就是蔡元培,鼎鼎大名啊,人家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,点过翰林的呢。”
杨天择说完这话,神情瞬间有些落寞,似乎在缅怀什么。不过,他很快恢复过来,知道此时并不是自怜自叹的时候。
此时,却听杨叔问道:
“天择,你看去哪里避难为好?”
杨叔虽然知道回家并不安全,但却不知道何处可以安身,因此才有此问。
思索片刻,杨天择答道:
“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。杨叔如果相信小侄的话,就在你这小店里将就一晚,定能有惊无险,安然渡过。”
杨叔本不是那拖拖拉拉,犹豫不决的人。既然问出了口,那就要无条件的地相信。因此,二话不说,转头就领着妻子儿女,向小店走去。
杨天择捏了捏鼻子,唯有苦笑。要不是他对北京兵变还算熟悉,知道那乱兵在今夜不过只是到了香厂北边的虎坊桥一带,否则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。
不过此时杨天泽心里的感动却是满满的。
有人,特别是一个刚刚认识的人能够以全家生死托之而不疑,这种被无条件信任的感觉,虽死亦无憾焉!
手机阅读X
手机扫码阅读